close
正夙夜匪懈整理寫作,論述中..;
故..會時時刻刻做變動隨時更新。
 
導 覽
 
歡迎網友光臨瀏覽,敬請指正。
您可先詳本站相簿、網誌網頁(開版第二篇論述)
1.相簿。
2.網誌。 (2005/7/25/TW上午時間09:30/NZ:pm01:30)
依作者的實際思維過程順序是:
1基因決定論、2資源決定論、3教育決定論,4.本論【決定論】(2006/3/1-5)
但是整理寫作成論述文字,到發表在BLOG則不然,
請無須理會。
【基因決定論】2005/12/24相簿 /觀察筆記:三棵樹林相比較。左起_相思樹.NZ原生樹.松樹。
【資源決定論】2005/07/25相簿 /觀察筆記:榛果樹苗A.B.C.D.
【教育決定論】2005/07/27相簿 /觀察筆記:I was at Rangitoto College Community Education.
 
緒 言
 
決定,包含著許多判斷。判斷,包含著認知。認知,牽涉到價值取捨。 取捨,終究於付出行動。在這樣一連串行動的結果,或產生的「後果」的經驗值,又會緊接下來,牽扯到下一個「決定」。如果試問:到底其中因果關係是如何在運作的?這就是在探索「後設認知」。
 
後設認知,作者於工作上習稱之「整合認知」以對應整合行銷、或媒體整合。鄭麗玉在1993《認知心理學》上指出,台灣有學者譯為「統合認知」(劉錫麒,1989),或「認知的認知」(cognition about cogenition)(鄭昭明,1988)。
 
還有,常見被提及的定義,John H. Flavell 弗拉福的觀點 :「一個人對自己認知過程、結果的覺知及自我調整」,並將後設認知,分為「後設認知知識」(metacognitive knowledge)和「後設認知經驗」(metacognitive  experience)
 
研究範疇
 
本論將試以【符號決定論】實驗案例之格式為導引,做輔助論述。但希望能盡量努力落實聚焦在「決定」二字做主線論述。而且,範圍只界定於符號傳知前的「決定」考量。並以統計檢定其符合的接近數值。本論不包括:決定後的後端,後果之承擔;以及,決定之後,接續的協調或行銷工作。但包括:符號傳知的「決定」形成前的端點,長短期、整體與局部後果的考量研究。
 
 
參考資料、參考文獻:
吳進生,2005,【資源決定論.基因決定論.教育決定論】初探論述,本站開版第二篇論述
(發表於2005/7/25/TW上午時間09:30/NZ:pm01:30;本brainwu_blog開版第二篇論述)
 
鄭麗玉,《認知心理學》,台北市,五南書局,1993,P.232。

 

Flavell, J. H., (1987), Speculations about the nature and developmer of metacognition.  In F. E. Weinert & R. H. Kluwe (Eds. Metacognition, motivation, and understanding. Hillsdale, NJ Lawrence Erlbaum.)

 

 

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WU CHIN-SHENG 的頭像
    WU CHIN-SHENG

    WU CHIN-SHENG的部落格

    WU CHIN-SH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