政府更應嚴守「商道」
攜手共度 金融海嘯_〔動腦觀點〕
作者 : 【Brain】更新時間 : 2009/03/30 10:19:08
政府和民間企業往來,更應該遵守經商之道;否則誰還敢接政府的生意?
(Brain.com 2009年4月396期動腦雜誌)台灣失業率,創31年來新高,雖然執政團隊頻頻推出各種方案,但執政團隊有沒有想過,政府也可能是造成公司歇業、工廠停工的罪魁禍首之一。
工程愈多 傷害愈大
民間企業往來,一向講究信用,沒有信用的公司,根本不會有企業願意與其往來。政府享有至高無上的公眾形象,讓許多企業以做「政府生意」為一定收得到款的護身符,卻沒想到政府也常有背信,不講經商之道的情事發生。特別是近來政府為刺激景氣,擴大公共投資,當政府不守商道,公共工程愈多,對與政府往來的民間企業也傷害愈大。
政府為避免圖利商人,工程發包、驗收、付款所有流程,都因為防弊而設計了層層關卡;可是這些層層關卡,也常侵害了相信政府,會像一般民間企業一樣信守然諾的殷實善良企業,可是對於一心想吃定政府的公司行號,政府是一點也沒有辦法。
負債百億 無力付款
不守信用 拒絕往來
有幾位在各項專業領域的朋友,就是因為跟政府打交道,而身受其害。一位是去年在台中縣政府公開招標中,標到一項近百萬景觀工程設計案,工程完成後,卻拿不到政府應付帳款,原因是台中縣政府負債數百億,目前無力付款,讓他急得不得了。
還有一位貿易商,跟中央政府採購部門承標到一批機器,進口之後,存放在倉庫中,很長時日都不來驗收,以致機器生鏽,後來官司纏訟多年。在「官官相護」下,法院只輕判政府一點罰金了事,讓他損失慘重,從此政府成了他公司的拒絕往來戶。
政府工作對外發包,如果因故沒有如期驗收、付款,雖不一定是有意刁難承包廠商,但是不管是制度上的缺陷,還是主管人員的怠惰,都會對協力單位造成傷害。輕者損失金錢,重者公司倒閉,員工流離失所,為社會增添失業人口。
這次政府為搶救失業,投入公共工程的建設,立意良善;但是還需快速改善公部門招標作業,透明、公平、合理、信守交易承諾,嚴懲公務人員怠忽職守;並對按照承諾完成作業的企業要有保障,重建政府基本的「商道」。
政府一旦在往來企業間失去信譽,未來誰還會再相信政府?民意機關也應該在這方面盡監督之責。
(以上轉載自:「動腦網站www.brain.com.tw」)